【Cambridge】英國大學系列之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一所世界頂級的研究型大學,與牛津大學一起代表着英國大學的最高水準和實力,「牛劍」(Oxbridge)之名便有此涵義。作為世界上最傑出的大學之一,劍橋大學是英國名校聯盟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的成員。也是英國大學裡誕生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高等學府,截止目前共有90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劍橋大學學習或工作。
對於英國而言,劍橋大學不僅僅是一所大學,更重要的是劍橋的發展與變革深深根植於英國的社會文化和現實,劍橋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也與英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國家實力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當然,劍橋大學本身在繼承學術傳統和現代化轉型上也非常成功,這才造就了今天名揚四海的劍橋大學。

在各大英國大學排名榜上,劍橋長期穩居第一,將長期處於競爭關係的牛津大學壓在第二(但有的時候牛津和劍橋並列第一),在各大世界大學排名榜上,劍橋和牛津在各榜單都有位列英國大學第一的時候,在世界大學的排名上名次也非常靠近。總之這兩所大學的競爭關係從劍橋大學誕生之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
劍橋大學實際上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個學院擁有高度的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機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目前劍橋大學共有31所學部(Faculty),而各個學術部門則被歸入六個主要的學術司下,由學部具體安排學術工作和研究。
劍橋大學的歷史

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準確還原劍橋大學的建校歷史,但是從零散的片段中人們能大致的描繪出當時的情形:1209年牛津大學的兩名經院派哲學家被控謀殺了一名妓女,牛津市法庭將他們判處絞刑。為了表示抗議,牛津教師們有一段時間停止授課,紛紛離去,其中一部分人來到了劍橋鎮,在劍橋這裡成立的劍橋大學。大約在1225年以前,劍橋的教師們就從他們選出一位擔任這個學校的校長,而且經過亨利三世國王的批准,這位校長的權利得到了承認。不久之後的1233年,格雷戈爾九世教皇也批准了,真正意義地完成了大學的確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由亨利希三世及其繼承人的法令確保了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的壟斷地位。一直到19世紀,整整六百年裡,牛津和劍橋都是英國僅有的大學,學術資源完全被這兩家壟斷。
早期進入劍橋學習的學生都是基督教徒,學習的課程主要也是神學。因此每個學院都有一個禮拜堂(Chapel),提供學生每天禮拜的場所。而且他們進入大學的年齡都非常之小,最小的可能不到十二歲,大部分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因此學院在很大程度是個「託兒所」,除了確保這些孩子對上帝忠誠,還得像保姆一樣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和現代意義的託兒所非常類似。也正是由於大學與宗教的緊密關係,很多早期建立的學院都以基督或聖徒命名。以基督命名的就就有六所,包括Trinity Hall、Corpus Christi、Jesus、Christ’s、Trinity和Emmanuel。以聖徒命名的有四所,包括St Peter’s House (Peterhouse)、Magdalene、St Catharine’s、St John’s。
但是隨着時代的車輪向前,世間萬物都逐漸捲入現代化的進程,劍橋也不例外,其院系和課程設置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從最開始的教會型,以培養牧師和神學家為主要目的學校轉變文藝復興之後的多科學授予型大學。雖然這一過程是經歷了很長時間,但是發展的步伐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就能抵擋的。漸漸地,劍橋開始教授除傳統的神學外的其它學科,如希臘語、拉丁語、歷史、文學、以及自然哲學等等,這在高等教育史上是一個大跨步。
有皇家的重點支持,劍橋迅速發展起來,實力可與歐洲大陸其它國家的大學相併提,而且培養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比如培根、牛頓等等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大人物都是劍橋大學培養出來的。而在工業革命之後,知識分工越來越細緻,學科開始進一步分化,專業的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漸趨流行。另外一大特點是新型大學開始湧現,招收平民學生和女生的院校出現,這對牛津和劍橋這兩所貴族型大學的壟斷地位構成極大的挑戰。
正是接受挑戰也促成了自身轉變的開始。一是在學術上開始應對新的變化,成立各學科和相關的院系與實驗室。二是成立或吸收了新的學院,打開學校的大門,招收平民學生、女生以及海外學生。就這樣,劍橋大學的傳統特徵逐漸褪去,更學術化、平等化和國際化的特點逐漸浮現出來。當然劍橋依舊保持了很多傳統和精英色彩。

劍橋大學的學院(College)和學部(Faculty)
目前劍橋大學共有31個學院,分別是Christ's College(基督學院,1505年建立)、Churchill College(丘吉爾學院,1960年建立)、Clare College(卡萊爾學院,1326年建立)、Clare Hall(卡萊爾大廳學堂,1965年建立)、Corpus Christi College(聖體學院,1352年建立)、Darwin College(達爾文學院,1964年建立)、Downing College(唐寧學院,1800年建立)、Emmanuel College(伊曼紐爾學院,1584年建立)、Fitzwilliam College(菲茨威廉學院,1966年建立)、Girton College(格頓學院,1869年建立)、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岡維爾與凱斯學院,1348年)、Homerton College(哈默頓學院,1976年建立)、Hughes Hall(休斯學堂,1885年建立)、Jesus College(耶穌學院,1497年建立)、King's College(國王學院,1441年建立)、Lucy Cavendish College(露西·卡文迪什學院,1965年)Magdalene College(麥格達倫學院,1428年建立)、Murray Edwards College(默里·愛德華茲學院,原名新學堂 New Hall,1954年建立)、Newnham College(紐納姆學院,1871年建立)、Pembroke College(彭布羅克學院,1347年建立)、Peterhouse(彼得學院,1284年建立)、Queens' College(女王學院,1448年建立)、Robinson College(羅賓森學院,1979年建立)、St Catharine's College(聖凱瑟琳學院,1473年建立)、St Edmund's College(聖埃德蒙學院,1896年建立)、St John's College(聖約翰學院,1511年建立)、Selwyn College(塞爾文學院,1882年建立)Sidney Sussex College(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1596年建立)、Trinity College(三一學院,1546年建立)、Trinity Hal(三一學堂,1350年建立)、Wolfson College(沃爾森學院,1965年建立)。

目前劍橋大學共有31所學部(Faculty),而各個學術部門則被歸入6個主要的學術司下,由學部具體安排學術工作和研究。這6個大的學術司是Arts and Humanities(藝術與人文)、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人文與社會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生物科學·)、Physical Sciences(物理科學)、Clinical Medicine(臨床醫學)、Technology(科技)。另外還有一些獨立於上述學術司的機構(Institutions independent of any School),比如申請研究中心(Centre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伊斯蘭研究中心(Centre of Islamic Studies)、繼續教育所(Institut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大學信息中心(University Information Services)和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Library)。
Arts and Humanities(藝術與人文):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History of Art(建築與藝術史學部)下設的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建築史系)、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Art(藝術史系);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東亞和中東研究學部)包括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東亞研究系)和Department of Middle Eastern Studies(中亞研究系);Faculty of Classics(經典研究學部)下的Museum of Classical Archaeology(古典考古博物館學);Faculty of Divinity(神學部);Faculty of English(英語學部)下設的Department of Anglo-Saxon, Norse and Celtic(盎格魯 - 撒克遜,北歐和凱爾特系);Faculty of Modern and Medieval Languages(現代和中世紀語言學部)包括Department of French(法語系)、Department of German & Dutch(德語和荷蘭語系)、Department of Italian(意大利語系)、Department of Slavonic Studies(斯拉夫系)、Department of Spanish and Portuguese(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系)、Department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Linguistics(理論及應用語言學系)、Modern Greek(現代希臘語系)、Neo-Latin(新拉丁語系);Faculty of Music(音樂系);Faculty of Philosophy(哲學系);Centre for Research in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中心);Language Centre(語言中心);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人文與社會科學):Faculty of Human,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HSPS)(人類、社會和政治學學部)下的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考古學和人類學系):Archaeology(考古學)、Biological Anthropology(生物人類學)、Leverhulme Centre for Human Evolutionary Studies(萊弗爾梅人類進化研究中心)、Social Anthropology(社會人類學)、Mongolian and Inner Asian Studies Unit(蒙古和亞洲內陸研究)、Museum of Archaeology & Anthropology(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政治學和國際研究系):Centre for Gender Studies(性別研究中心)、Centre of African Studies(非洲研究中心)、Centre of Development Studies(發展研究中心)、Centre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拉丁美洲研究中心)、Centre of South Asian Studies(南亞研究中心);Department of Sociology(社會學系);Faculty of Economics(經濟學學部);Faculty of Education(教育學學部);Faculty of History(歷史學部);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學哲學和歷史)下設的Whipple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惠普爾科學歷史博物館);Faculty of Law(法學學部)下設的Lauterpacht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勞特派特國際法中心);Institute of Criminology(犯罪學所);Land Economy(土地經濟);
Biological Sciences(生物科學):Faculty of Biology(生物學部):Biochemistry(生物化學)、Centre for Family Research(家庭研究中心)、Genetics(遺傳學)、Pathology(病理學)、Pharmacology(藥學)、Physiology, Development and Neuroscience(生理學、發展和神經科學)、Plant Sciences(植物科學)、Botanic Garden(植物園)、Psychology(心理學)、The Psychometrics Centre(心理測量中心)、Zoology(動物學)、Museum of Zoology(動物博物館);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獸醫學部):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獸醫系);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威康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Cancer Research UK Gurdon Institute(威康信託/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mbridge Systems Biology Centre (CSBC)(劍橋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Sainsbury Laboratory(塞恩斯伯里實驗室);

Physical Sciences(物理科學):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 Geography(地球科學和地理學部)下設Earth Sciences(地球科學)、Sedgwick Museum of Earth Sciences(塞奇威克地球科學博物館);Geography(地理)下設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斯科特極地研究所)及The Polar Museum(極地博物館);Faculty of Mathematics(數學學部)下設Applied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 Physics(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Pure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純數學與數理統計)及Statistical Laboratory(統計實驗室);Faculty of Physics & Chemistry(物理和化學學部)下設Astronomy(天文學)、Chemistry(化學)、Materials Science and Metallurgy(材料科學與冶金)、Physics(物理);Isaac Newton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艾薩克·牛頓數學科學研究所);
Clinical Medicine(臨床醫學):Clinical Biochemistry(臨床生化)下設Metabolic Research Laboratories(新城代謝研究實驗室);Clinical Neurosciences(臨床神經科學)下設Cambridge Centre for Brain Repair(大腦修復劍橋中心)、Neurology Unit(神經病學單位學)、Neurosurgery(神經外科)、Wolfson Brain Imaging Centre(沃爾富森腦成像中心);Haematology(血液學)下設Transfusion medicine(輸血醫學);Medical Genetics(醫學遺傳學);Medicine(醫學)下設Anaesthesia(麻醉)、Clinical pharmacology(臨床藥理學)、Renal medicine(腎內科);Obstetrics &Gynaecology(婦產科);Oncology(腫瘤學);Paediatrics(兒科);Psychiatry(精神病學)下設Brain mapping unit(腦映射)、Developmental psychiatry(精神病發展學);Public Health & Primary Care(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下設General Practice & Primary Care Research(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研究)、Clinical Gerontology(臨床老年學);Radiology(發射學);Surgery(外科)下設Trauma and Orthopaedic Surgery(創傷和矯形外科);Cambridge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CIMR)(劍橋醫學研究所);

Technology(技術):Faculty of Engineering(工程學部)下設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工程系):Energy, fluid mechanics, and turbomachinery(能源、流體力學和透平機械)、Electrical engineering(電氣工程)、Mechanics, materials and design(力學、材料和設計)、Civi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Manufacturing and management(製造和管理)、Information engineering(信息工程);Faculty of Business & Management(商學和管理學部)下設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劍橋商學院)及Centre for Business Research(商業研究中心);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計算機與技術學部)下設Computer Laboratory(計算機實驗室);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化學工程和生物技術系);Cambridg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可持續發展領導力劍橋研究所);
劍橋大學的錄取數據
申請者可以在劍橋大學官網上查到許多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近幾年的申請人數、發出offer數、最後的錄取率等等。申請者可以通過這些數據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增加被錄取的幾率。這些錄取的數據相當詳細,分本科生錄取數據和研究生錄取數據,還可以根據學院、國籍等不同變量進行選擇統計,細化數據對象。
根據大致的數據圖(如下)來看,近幾年申請劍橋大學本科項目的人數持續在15000+,發出Offer數量和接收的數量大致上沒有太大變化。以2013年為例具體說明一下錄取數據。2013年劍橋大學共收到本科項目申請共16185份,其中海外申請5987份。最後成功接受錄取的有3371人,錄取率為20.8%,這個數字是平均下來的錄取率。但是海外申請者的錄取率只有11.9%,大倫敦地區的錄取率有26.3%,所以申請者們,尤其是國際學生的申請競爭還是很大的。

研究生的數據也在官網上能夠查到,劍橋大學2013-2014年度共收到研究生(包括博士)申請15797份,其中除開歐盟外的海外申請共有9769份,最後錄取的人數是3587人,比例為22.7%。但是,中國學生遞交的申請數為2627份,最後錄取的人數為328人,錄取比例為12%,所以中國學生不能只看到22.7%的錄取率而忽略了12%的事實,競爭非常激烈。
儘管中國學生申請的錄取率比起英國本國生源有劣勢,但是中國大陸學生依舊是劍橋大學國際學生最大群體,接下來依次是來自新加坡、德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法國的學生。根據CUG 劍橋大學的統計,男女生所占總人數(19580)的比例分別為53%和47%,男生人數更多。

申請劍橋大學英語要求
一般來說,申請劍橋大學本科項目的英語要求為雅思總分7.5,單科7.0;劍橋高級英語A或B級;劍橋熟練英語A、B或C,要求很高,具體以目標專業或院系要求為準。

推薦閱讀:
大學專題頁面之劍橋大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