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ford】英國大學系列之牛津大學
總有一些大學是被仰望的,其中就包括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作為英國最負盛名的頂級大學之一,牛津大學在世界範圍的學術知名度和影響力可不是一般大學就能代替的。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牛津大學都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與劍橋大學一起代表了英國大學的最高學術實力和水平。
牛津大學建校於1167年,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在歲月的長河中,牛津大學不僅沒有被後起的年輕大學所吞沒,反而在繼承傳統與開創頂級大學的道路上勢不可擋,目前牛津大學是英國研究型大學羅素大學集團、歐洲頂尖大學科英布拉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以及Europaeum中的核心成員,在各大世界大學排名榜上長期位於前列。

牛津大學坐落於英格蘭南部的牛津市。牛津城裡充滿歷史感的建築遍布各處,城市的邊沿是廣闊的綠地,城中心是喧譁的鬧市。來到這裡求學深造的人個個都非等閒之輩,而傑出校友更是不計其數。目前牛津大學產生了至少來自7個國家的11位國王,6位英國國王,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包括25位英國首相(其中13位來自基督堂學院),12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還有哈雷慧星發現者哈雷教授,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對英國建築影響深遠的科學家雷恩爵土,著名詩人作家雪萊、艾略特、哈定、路易斯.卡羅,中東政治史名人阿拉伯的勞倫斯等等都是畢業於牛津大學。
現在的牛津大學共有38個學院和6個PPH,PPH是指即「永久性私人學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s、為各宗教教派所辦,至今還保留着它們的宗教特許狀。這38+6個單位體都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和活動。每個學院在管理委員會的安排下運轉。一般來說管理委員會由院長(Head of House)和幾個研究員(Fellows)組成,這些研究員中的大多數人在學校都有職位。

牛津大學的歷史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從這個城市開始就充滿了故事。傳說這裡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所以取名牛津(Oxford)。作為倫敦西行路線上的重要一站,早在1096年時就有人在牛津講學。但是在12世紀之前整個英國都是沒有大學的,所以英國人都是去法國和其它歐陸國家求學。
相傳在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同法蘭西國王發生了爭吵。英王一氣之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並且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另外一種類似的說法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國學者從巴黎大學趕回英國。不管如何,有一群英國的學者從巴黎回國後聚集在牛津,開始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而這個被稱為「總學」的機構,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
12世紀末,牛津被稱為「師生大學」,並在1201年有了第一位校長。但是好景不長,牛津的學生便於當地的居民發生衝突,一些學者便遷離了牛津前往劍橋,在劍橋成立了劍橋大學。從此以後便開啟了這兩所學校的競爭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

1214年6月20日,經過一名教皇使節的磋商,大學重新回到了牛津,並得到了特許。牛津大學的身份直到1571年通過的一項法案而得到正式的確定。構成現在牛津大學的許多學院都是在13至16世紀之間創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會學院,這所學院是在1525年由渥西樞機主教創建,是一所培訓主教的教會學院。
有一個關於大湯姆鐘的故事特別有意思。1648年當大湯姆鐘被掛到湯姆塔(Tom Tower)時,學院共有101名學生,因此在晚上9:05分(牛津的時間比格林威治慢5分鐘)大鐘敲101下,提醒這101位學生注意宵禁,而這個習慣也一直沿襲到1963年。
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分別是Merton College 墨頓學院(1264年)、New College 新學院(1379年)和 The Queen's College王后學院(1695年)。
牛津大學的學院設置

目前牛津大學共有38個學院和6個PPH。38個學院有All Souls College(萬靈學院)、Balliol College(貝利奧爾學院)、Brasenose College(布雷齊諾斯學院)、Christ Church(基督教堂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基督聖體學院)、Exeter College(艾克塞特學院)、Green Templeton College(格林坦普頓學院)、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哈里斯·曼徹斯特學院)、Hertford College(赫特福德學院)、Jesus College(耶穌學院)、Keble College(基布爾學院)、Kellogg College(凱洛格學院)、Lady Margaret Hall(瑪格莉特夫人學堂)、Linacre College(李納克爾學院)、Lincoln College(林肯學院)、Magdalen College(莫德林學院)、Mansfield College(曼斯菲爾德學院)、Merton College(墨頓學院)、New College(新學院)、Nuffield College(納菲爾德學院)、Oriel College(奧里爾學院)、Pembroke College(彭布洛克學院)、The Queen's College(王后學院)、The Ruskin College(拉斯金學院)、St Anne's College(聖安學院)、St Antony's College(聖安東尼學院)、St Cross College(聖十字學院)、St Catherine's College(聖凱瑟琳學院)、St Edmund Hall(聖艾德蒙學堂)、St Hilda's College(聖希爾達學院)、St Hugh's College(聖休學院)、St John's College(聖約翰學院)、St Peter's College(聖彼得學院)、Somerville College(薩默維爾學院)、Trinity College(三一學院)、University College(大學學院)、Wadham College(瓦德漢學院)、Wolfson College(沃弗森學院);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主要由學部來組織。但是學部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目前牛津現有4個大的學術司。分別是Humanities Division(人文司)、Mathematical, Physical & sciences Division(數學、物理和科學司)、Medical Sciences Division(醫學科學司)、Social sciences Division(社會科學司)。每個學術司下面又有學部、學院或系。詳情如下:

Humanities Division(人文司):Faculty of Classics(經典研究學部)、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語語言文學學部)、Faculty of History(歷史學部)、Faculty of Linguistics, Philology, and Phonetics and Phonetics Laboratory(語言學、文字學和語音語言試驗學部)、Faculty of Medieval and Modern Languages(中世紀和現代語言學部)、Faculty of Music(音樂學部)、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東方研究學部)、Faculty of Philosophy(哲學學部)、Rothermere American Institute(美國羅瑟米爾研究所)、Ruskin School of Art(拉斯金藝術學院)、Faculty of Theology and Religion(神學和宗教學學部)、Voltaire Foundation(伏爾泰基金會);
Mathematical, Physical & sciences Division(數學、物理和科學司):Begbroke Science Park(柏格布洛克科技園)、Oxford e-Research Centre(牛津電子研究中心)、Life Sciences Interface Doctoral Training Centre(生命科學博士培訓中心)、Department of Physics(物理系)、Department of Zoology(動物學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化學系)、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地球科學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材料系)、Department of Plant Sciences(植物科學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系)、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科學系)、Mathematical Institute(數學研究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統計系);

Medical Sciences Division(醫學科學司):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生物化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納菲爾德臨床醫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納菲爾德神經臨床科學系)、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實驗心理學系)、Radcliffe Department of Medicine(醫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納菲爾德婦產科學系)、Department of Oncology(腫瘤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Rheumatology and Musculoskeletal Sciences(納菲爾德骨科,風濕科和肌肉骨骼科學系)、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兒科系)、Sir William Dunn School of Pathology(威廉·鄧恩爵士病理系)、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藥理學系)、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atomy and Genetics(生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Health(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Primary Care Health Sciences(納菲爾德基礎醫療衛生科學系)、Department of Psychiatry(精神病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ciences(納菲爾德外科科學系);
Social sciences Division(社會科學司):School of Anthropology and Museum Ethnography (人類學和博物館民族志學院)、School of Archaeology (考古學學院)、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Area Studies (跨學科區域研究學院)、Saïd Business School (薩伊德商學院)、Department of Economics (經濟系)、Department of Education (教育系)、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地理和環境學院)、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 (布拉瓦尼克學院系政府)、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國際發展系)、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 (牛津互聯網研究所)、Faculty of Law (法學部)、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系)、Department of Social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社會政策和干預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社會學系)、The Oxford Martin School (牛津馬丁學院)、The Oxford-Man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Finance(牛津計量金融研究所);

關於牛津大學的數據
能進入牛津大學深造的人都是頂着名校光環的學子,獲得的學位證含金量很高,在世界範圍能得到十分的認可。自然,想要成為牛津大學的學生也絕不是易事。除了基本標準化的考試達到要求以外,能進入這所大學的學生對於自己研究領域的思考和積累都是遠遠超過同齡人的,幾乎是萬里挑一。不過這絲毫不會阻擋申請者的熱情,每年申請牛津大學的人數都屢創新高,錄取的難度也逐年加大。
1. 本科申請的錄取數據
年份 | 申請人數 | 接收人數 | 錄取率 |
---|---|---|---|
2014 | 17484 | 3161 | 18% |
2013 | 17216 | 3201 | 19% |
2012 | 17251 | 3236 | 19% |
2011 | 17346 | 3190 | 18% |
2010 | 17143 | 3164 | 18% |
2009 | 15291 | 3201 | 21% |
2008 | 13644 | 3190 | 23% |
2007 | 13906 | 3203 | 23% |
但是,這個數據是所有國籍學生的平均錄取數據,如果我們只看中國國籍學生的錄取數據就會發現競爭更加嚴苛,通常中國大陸學生的錄取率只有15%左右,詳情可見牛津大學官網錄取數據。
2. 研究生申請的錄取數據
2012-2013年度收到攻讀研究生項目的申請共19969份,2011-2013年度收到的申請數為19419份;
其中6552份(32.8%)申請的是 graduate research degrees(研究式碩士),13,417份(67.2%)申請的是graduate taught degrees(授課式碩士);
4,987 份申請 (25%)來自英國本國生源; 3,731份申請 (19%)來自除開英國的歐洲生源; 11,251 份申請(56%) 來自非歐洲國家的生源;
2012-2013年度共錄取4623人,1,686人 (36%) 是英國生源, 953 人(21%) 是非英國的歐洲生源,還有1,984人 (43%) 是非歐洲國家的生源。
顯然,國際學生的競爭大於英國本國學生,所以申請牛津大學的申請者需要充分準備好各方面,才有可能在眾多好手中脫穎而出。
點擊這裡下載2012-2013研究生項目錄取數據統計PDF。
3. 牛津大學的學生人數數據
牛津大學的學生人數從2009年到2014年相對比較穩定,如下圖所示,人數總體維持在11700左右,女生人數一直比男生更少。根據CUG 牛津大學專題統計,男女生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分別為54%和46%。

申請牛津大學本科項目英語要求
考試 | 分數要求 |
---|---|
雅思 | 總分7.0,單科7.0 |
托福(紙考) | 總分600,寫作5.5 |
托福(機考) | 總分110,聽力22,閱讀24,口語25,寫作24 |
劍橋熟練 | B |
劍橋高級 | A |
申請牛津大學研究生英語要求
標準(Standard Level) | 高級(higher Level) | |
---|---|---|
雅思 | 總分7.0,單科6.5 | 總分7.5,單科7.0 |
托福機考 | 總分100,聽力22,閱讀24,口語25,寫作24 | 總分110,聽力22,閱讀24,口語25,寫作24 |
劍橋熟練 | 總分185,單科176;2015.1之前的成績要求C級 | 總分191,單科185;2015.1之前的成績要求C級 |
劍橋高級 | 總分185,單科176;2015.1之前的成績要求B級 | 總分191,單科185;2015.1之前的成績要求A級 |
不同的項目對英語要求各不相同。有的項目要求為標準(Standard Level),有的項目要求為高級(higher Level),具體的以目標院系的英語要求為準。另外,申請者提交的英語成績必須在兩年有效期內。
推薦閱讀:
大學專題頁面之牛津大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