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Camden】威廉·卡姆登和他的《不列顛志》文化之旅
如果你厭倦了人山人海的熱門景區,受夠了摩肩接踵的人群,再也不想忍受迎面撲來的商業氣息,那你一定要讀完這篇文章。本文中,我們不會刻意介紹那些炙手可熱的景點,而是想聊聊那些風景背後的文化故事,單純地沿着《不列顛志》(《Britainnia》)一書,帶你重回伊麗莎白時期,來一次古典英倫文化的徜徉之旅。

大西洋朦朧的水霧之中,康沃爾海岸隱約可現,洶湧的海浪和狂躁的海風時常打撈起沉睡已久的戰艦殘骸,這是一個神秘之地,帶着點不可靠近的危險氣息,讓她的美麗富饒難以靠近覺察。16世紀,曾有一人被島上的極致景色所征服,他相信自己能使這座島名揚天下。這個人是威廉·卡姆登(William Camden)。與同時期著名的莎士比亞相比,威廉·卡姆登在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中顯得黯淡無光。但就是這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學家,第一次如此詳盡地描述了整片不列顛島。
在西班牙無敵艦隊開進英吉利海峽的前兩年,他的著作在倫敦出版了,它以全新的方式詳述了不列顛帝國。那一年是1586年,那本書叫《大不列顛》。不列顛島從此脫胎換骨,以全新的方式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康沃爾(Cornwall)
康沃爾位於不列顛島的南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了500個優良港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康沃爾因地制宜,靠海吃海。這裡的漁業曾經十分發達,在伊麗莎白時期,漁業水產品占到日常飲食的25%之多。而現在,漁業成為沒落的貴族,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下降到3%至4%之間。由於海上作業風險高、條件艱苦,從事捕魚的人也越來越少。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這裡的漁業世世代代遵循着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曾經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了捕魚期,周五、部分周三和四旬齋時期可捕魚。倘若,有誰利慾薰心,違反規定,就會被關進監獄或者遊行示眾。就算魚蝦依舊豐富的現在,當地漁民也會將捕獲的一半水產放歸大海,以確保明年及後年有魚可捕。
在伊麗莎白時期,吃魚是宗教職責,因此,從事漁民這一行業多多少少是有宗教因素在裡邊。但是到了伊麗莎白時期,康沃爾郡和德文郡共計2000漁民都是海軍水手。並且在那個時期,海鮮是窮人才吃的食物。當時的人們認為海鮮只是用來維持生命,但完全稱不上美食。

在康沃爾郡,有一個叫艾略特港(Port Eliot)的地方,這裡是當時的宗教及經濟中心,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在這個港灣,有一個村子叫聖傑曼斯,蜿蜒着穿越村莊的小河叫萊納爾河,有的地方河水極淺,因此通過這條河流的船隻都會拖一條鎖鏈以攪動淤泥,保證河道暢通。
在伊麗莎白時期,這個村莊漁業貿易和其他商業貿易極其發達,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河流運輸、漁業貿易和宗教建築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但現在的聖傑曼斯,仍然有殘留着幾座古建築,人們還可以依稀尋得到伊麗莎白時期的味道。
埃克塞特(Exeter)
曾經,在埃克塞特的老港口停泊着大大小小滿載着毛絨衣物的船隻,等待着駛向西班牙和法國。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316年。德文郡的愛德華·考特尼伯爵為了一己私利,無視市民的高度不滿,在埃克塞特河上修建水壩,截斷了河流。從此,船隻再也不能進入城區,只能從相距三英里遠的托普瑟姆(Topsham)走陸路運貨。這也成了埃克塞特衰落和托普瑟姆興起的轉折點。
埃克塞特城的人們無可奈何,只得私下購買河岸的土地,建造一條運河通往托普瑟姆,這就是後來的埃克塞特運河。這條運河建於16世紀60年代中期,是由全人工挖掘。所以最初只有大約一米深,三米寬,只能供輕便的平底船行駛。

南威爾士的羅馬競技場
在蒙茅斯郡(Monmouthshire)的卡利恩小鎮(Caerleon),還遺留着羅馬人統治時期留下來的競技場。卡利恩的競技場,如今只是一片斷垣殘壁,上滿爬滿了綠色苔蘚,但站在競技場中央,仍能感受到當年競技的激烈和殘酷。雖然規模和氣勢不及羅馬競技場,但他們卻有着相同的性質——羅馬人似乎很喜歡這樣暴力血腥的遊戲。
當時,在這裡共駐紮着6000人,既然人數那麼多,那總該有些娛樂吧,除去酒館、商鋪等之外,人們最常去的大概就是競技場了。大約公元90年,羅馬人建築這座競技場。在這座競技場裡,幾乎每天都有好戲上演,軍隊在這裡進行武器和行軍訓練,頒獎儀式和演講也在這裡舉行,當然還有那些血腥的娛樂活動。卡利恩的羅馬營地里會定期舉行角鬥士和野獸對決的表演。

《不列顛志》一書,不僅僅對英國的文化有詳細的闡述,還有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比如斯諾登尼山群山,北英格蘭的湖泊,書中信息之豐富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列舉完全,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把書帶回家,細細品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