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工业残梦里的吃吃喝喝,格拉斯哥与利物浦

工业残梦里的吃吃喝喝,格拉斯哥与利物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描述19世纪的英国。然而斗转星移,时间兜兜转转走过了两百年,工业革命的喧嚣早已散去,如今我看到的英国却很难同那个机器轰鸣的19世纪划上等号,反倒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如今在工业化的路上步履匆匆,行得跌跌撞撞。

我所到过的英国城镇中,能够称之为城市的并不多。除了我曾经暂居的伦敦,真正有现代大城市模样的首推格拉斯哥和利物浦。格拉斯哥作为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是仅次于伦敦的购物城市,其规模自不必说。相较之下,利物浦并不算是个多么大的地方。这两个兴于工业盛极一时的城市如今却透着无法掩饰的倦怠。行至利物浦阿尔伯特港正赶上新年,开门的只有泰特现代艺术馆。夕阳下,大海鸥站立在屋顶,对着汤汤大河那萧索的样子,仿佛这世间最让人无奈的便是时间。

犹记得我们到达格拉斯哥的时间是2014年新年前夕,正逢英国多雨的时间。进酒店的时候还艳阳高照,出门的时候却是暗沉沉的天色伴着淅淅沥沥的夜雨一点一点将这座城市染成清冷的颜色。我们住的Park Inn by Radisson与乔治广场仅有一条街的距离,散步过去不过10分钟的距离。彼时乔治广场的圣诞嘉年华还热闹得很,旋转木马,溜冰场,买棉花糖的小摊……就算淋着雨也显得生气勃勃。

乔治广场位于格拉斯哥这座城市的正中心,附近就有两个火车站。当然,便利的不只是交通,在这附近觅食和购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住的酒店楼下就有一家日本料理,拉面的味道是不错的,只是价格比伦敦的SHORYU和COCORO贵了七八镑。彼时的我初到英国三个月,还处于物价乘以10的比较热情中,因此就算这家日本料理的服务生全是帅哥也治愈不了我们肉疼的心。在格拉斯哥购物主干道上还有一处非常英国的美食广场,汇集了西班牙菜、意式菜、美式快餐还有正宗的鬼佬中餐。午餐是日本料理,晚餐当然去这里解决。和我一起旅行的四月是个方向感非常好的姑娘,带着我左穿右绕地找到了这里。与此同时我们还在这里惊喜地遇见了另一队旅行的小伙伴。最终我们一行五人选择了西班牙餐馆。

加泰罗尼亚的美食让西班牙在烹饪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晚,西班牙海鲜饭、黑布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招牌菜我们一个也没有放过,全都给点上了。天知道这顿饭我们是怎么吃完的——黑布丁像是撒了一整袋的盐,海鲜饭吃起来像是非洲舍友煮的黑暗料理……唯一能吃的是橄榄油拌过的沙拉,但显然这个和大厨的手艺没什么关系。感觉再也不会爱了。

让我和四月预料不到的是日本料理竟然成为我们在格拉斯哥吃过的第一也是最后一餐好饭。英国有个鬼佬中餐连锁叫NOODLE STOP, 格拉斯哥,爱丁堡和伦敦中国城都有它的身影。这家店足以让每一个中国食客领略到腐国黑暗料理的强大威力。他们家有一道招牌菜叫甜酸鸡(or柠檬鸡)。甜自然是炒番茄酱的甜,不过这酸却是柠檬汁的酸——这一口气毁了中国的糖醋,日本的刺身,泰国的冬阴功和越南的牛河——吃得你口中食不甘味心中却五味杂陈,暗骂自己是个没眼力没品位的人,怎么会进了这家店还点了这道菜。其实避过鬼佬中餐的法则就是:但凡是看到店里大部分是歪果仁的中餐馆都请绕道而行。

说到吃,不得不提的是我和四月环岛游的最后一站——我们跨年的利物浦。新年第一天,利物浦关门闭户。火车站旁边就是利物浦的中国城,可惜这条街虽沾染着“故乡”的气息,却没有故乡的味道。真正满足我和四月中国胃的馆子单名一个“蜀”字,藏在一条破败的小巷子里,馆子对面的涂鸦在新年的冷火清烟里把利物浦衬托得更加萧条没落。虽然这家川菜馆的老板操着粤语,可是每一道菜都是再正宗不过的川味。不过吃了那么多,真正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只有一道菜——火锅粉。正宗的四川火锅料为底,总绕不开麻辣鲜香四个字,主料则是筋道弹牙的牛百叶和爽滑的绿豆粉佐以香菜末和花生碎。火锅粉上桌那一刻香味就迫不及待地钻进鼻子召唤我们的口水了。被腐国黑暗料理折磨了十天之久的我们,终于在新年第一天完成了对胃的救赎。

推荐文章:利物浦人气餐厅推荐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