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ate Gallery】走進藝術的殿堂——英國泰特美術館
1897年,泰特美術館(The Tate Gallery)首次對外開放,當時只有一個收藏了極少部分的英國作品的展館,而現如今已發展成為四個美術館的總和——位於倫敦的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以及泰特聖艾伍茲美術館。
小編一開始傻傻分不清楚泰特美術館和泰特現代是不是同一個地方,不過在查了一些資料以後就豁然開朗了。小夥伴們,你們現在懂這幾個美術館的關係了嗎?無論如何,今天就跟着小編,我們去參觀一下這四大神秘的藝術館近期展出的作品吧~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
概念藝術在不列顛之展(Conceptual Art in Britain 1964-1979)
關於概念藝術,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不然你是看不懂這次的展覽作品滴。在遙遠的上個世紀60年代,英國一大批的憤青們開始發問:藝術是什麼?他們眼高手低,看不慣現代主義前輩們居高臨下的「精英」形象,同時也對現代派的作品沒有信心。
於是他們腦洞大開,突發奇想,就有關藝術的概念展開了一次研討,同時有幾位愛出風頭的小伙子們發起並組成了「藝術語言小組」(Art&Language),據說當時這個討論小組還是蠻厲害的呢。他們大膽放言:「我們工作的本質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要捨棄傳統,大膽創新!」在經過不斷的修整改革之後,概念藝術的雛形才逐漸顯現出來。

踏進展廳的大門,面前擺放的是用3303個橙子堆積而成的金字塔形狀。這是讓小編印象深刻的觀念藝術品之一,它的創意來源於南非藝術家魯洛夫·羅(Roelof Louw)在1967年完成的著名作品《橙子金字塔》(Pyramid of Oranges),又名《靈魂之城》(Soul City)。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負責人說以後每周都會認真檢查橙子的腐爛情況,並且,會「翻新」金字塔。小編在看到如山的橙子堆積在那裡的時候,眼睛都放光了,好想撲上去吃個飽。哈哈,作為一名資深橙子愛好者,小編真的有把它們統統抱回家的衝動啊。

當然,在這次的展覽上還有很多讓小編意想不到的概念藝術作品,比如克雷格·馬丁(Craig Martin)的代表作《一棵橡樹》(An Oak Tree),其實只是一杯水,還有瑪格麗特·哈里森(Margaret Harrison)的《居家工作者》(Homeworkers)等等。不過大多數的概念藝術作品中的奧妙小編並沒有看太懂。但是正是這些迷人的作品恰巧反映了當時那個年代的藝術家們的心路歷程,改變了人們對於現代藝術的看法。
展出時間:2016.04.12-2016.08.29
用光作畫(Planting with Light)
小編在看到這次展覽的名字的時候都驚呆了,神馬?光還可以用來畫畫嗎?哈哈,小編就不誤導大家了。其實這個展覽內的作品大多屬於英國早期攝影藝術,並不是拿着一束光縱情揮灑。展出作品跨越了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代,展示了攝影技術萌芽到快速發展的過程。可以說泰特不列顛的最大賣點是收藏了世界上最齊全的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要不要去欣賞一下?真的很漂亮震撼。
展出時間:2016.05.11-2016.09.25
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對於倫敦人或到倫敦的遊客們來說,無論他們是在城市金融區的辦公室里,還是在泰晤士河的觀光船上,都會留意到河南岸於聖保羅大教堂隔河相望的一座巨大沉重的工業建築紀念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泰特現代藝術美術館(Tate Gallery of Modern Art),人們簡稱泰特現代(Tate Modern)。每一座建築都有其不可不知的歷史,那麼聽小編我給你扒一扒這座抽象具體合二為一的美術館的歷史吧。

泰特現代藝術美術館是由泰晤士河邊的一個舊電力站改建,是瑞士建築師的傑作。這個巨大的建築空間被改造成一系列的美術館之後,內部依然裸露這渦輪和發電機,許多評論家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是利用該工業空間展示藝術的一個最佳嘗試。儘管泰特現代美術館沒有處於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地段,但是遊客們依然被這樣一個經過電力站改造的美術館而吸引,源源不斷地前來參觀。其中有哪些經典巨作呢?
格魯吉亞·奧基夫(Georgia O』Keeffe)系列展
「我們總是沒時間也不願意花時間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一朵花」,這是享有「美國畢加索」美譽的女畫家格魯吉亞·奧基夫最為著名的一句話之一。奧基夫享年98歲,卻沉浸在繪畫的世界裡整整80年無法自拔。什麼時候小編也能像她一樣迷戀一種事物而無法自拔啊?

她被列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作品構圖簡單卻又不失靈巧,乾淨又不失細膩。同其他畫家的作品相比,更容易讓人記住。花朵在她筆下可以競相綻放,未聽花名,卻聞其香。除了花朵之外,奧基夫繪畫主題也相當富有特色,比如岩石肌理變化,動物骨頭,荒涼的美國內陸景觀等等。反正在常人看來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就對了。哎呀,光科普太沒意思了,上圖感受一下。
展出時間:2016.07.06-2016.10.30
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個展
莫娜·哈透姆早期創作基於行為和錄像,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涉足雕塑和裝置。她的創作從影像、繪畫跨越至雕塑、鐵絲、樹脂等新型工藝,選材之廣,範圍之大讓其他靈感藝術家無法匹敵。小編真的很佩服這些人,怎麼就能將如此普通微小的東西折射出世界的願景。
莫娜·哈透姆的個展里,有幾個小編不得不提一下。首先第一個:《漫遊》(roadworks),那一雙脫離鞋子卻被鞋帶束縛住的腳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小編不造。第二個:《距離的測量》(Measures of Distance),在這部影像作品中,母親與女兒的對話,母親信中流露的牽掛,記敘了內戰時期的動盪。同時哈透姆藉此作品向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心聲。

最讓小編感受到震撼的是《熱點》(Hot Spot),這部作品是用精緻的紅色霓虹燈在微縮型的地球球面上勾勒出大陸的輪廓,使地球看起來就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球,無影無形中讓人產生一種危機之感。
展出時間:2016.05.04-2016.08.21
泰特現代展館走的是國際范兒,展館內內展出的全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際現代與當代的藝術品。如果想要透過窗戶看到泰晤士河,這個展館擁有絕佳的視角。頂樓的旋轉大廳實在是太酷了!45度角往上看,手機擺好,來張自拍吧!
泰特利物浦美術館(Tate Liverpool)
弗朗西斯·培根:隱形房間(Francis Bacon:Invisible Rooms)
大英帝國有這樣一群藝術怪咖,他們的作品經常以畸形或者病態的人物形象為主,描繪一些令人心生厭惡的形象。但是,這些怪誕作品深刻地揭露了這個世界和人類的災難。弗朗西斯·培根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次泰特利物浦展館為大家呈現的是弗朗西斯·培根的「隱形房間」。這一系列的作品展現了這名藝術家怪咖從上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創作的30多幅詭異的畫作,以及罕見素描和檔案文件等獨一無二的作品。

培根於1933年的「Crucifixion」和1944年左右的「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引人深思,於是美術館工作人員將這兩幅畫為開端,引導人們探索它的內心世界。此外還展出了培根於1975年創作的「Three Figures and Portrait」等作品。小編要給那些奇形怪狀的面目猙獰的人物們給跪了,喜歡怪咖的朋友們不容錯過哦~
展出時間:2016.05.18-2016.09.18
瑪利亞·拉斯尼格個展(Maria Lassnig)
受英國早期藝術的影響,瑪利亞踐行着非正式藝術的風格,完成一半的作品放到一邊不管了,從抽象派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思考,這樣的作品又的確是奇思妙想的佳作。如果參觀瑪利亞的個展,可能一開始會是一種暴走狀態。「我票都買了,你就給我看這個?」沒錯,擺在你面前的可能就是一堆半成品或者看不出來到底有沒有完成的作品。不過等你火氣消了,我相信你會拍着手掌連連叫好,這次展出的原來都是如此強大的逆天之作啊。

講真,瑪利亞的個展真的是我有史以來看到的最不同尋常的展覽。美邦的廣告語是什麼來着?「不走尋常路」,對,就是這個feel。歷時四個月的瑪利亞個展中,包括著名的「Double self-portrait with Camera」;「Lady with Brain」等抽象又不失真的作品,的確值得一看。
展出時間:2016.05.18-2016.09.18
泰特聖艾伍茲美術館(Tate St Ives)
芭芭拉·赫普沃斯博物館和雕塑花園(Barbara Hepworth Museum&sculpture Garden)
對於不明事理的「吃瓜群眾」(比如小編我)來說,赫普沃斯的雕塑就稍微有一丟丟的陌生,好吧,其實在參觀之前,小編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英國的雕塑藝術。去之前查了資料才對她的生平有了簡單的了解。

芭芭拉·赫普沃斯是英國20世紀不可或缺的雕塑家之一。她的作品是現代藝術的代表作。這所博物館曾經是芭芭拉的工作室,她在這裡生活工作了25年,直到1975年與世長辭。芭芭拉創作的作品大多以木頭,石頭,青銅作為原材料進行雕塑,別看材料簡單,雕刻出來的樣品可不簡單咯。庭院內花草與雕塑相伴,也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遊客中心及商店(Visitor Centre&Shop)
如果沒能在展廳內看到心心念已久的展覽,來聖艾伍茲遊客中心吧,或許能夠參觀到被撤出的展覽。同時商店內也有許多值得帶回去的紀念品與親朋好友分享。精美的畫作掛在家裡是不是很「低調奢華有內涵」呢?同時,泰特聖艾伍茲展館商店內的商品同時也在線上出售,可以戳這裡了解詳細情況。
四大美術館都各有各的特色,小編對藝術家們實在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由於每個美術館的開放時間不盡相同,小夥伴們可以參照官網進行旅行計劃哦~
英國類似這樣的美術館有很多,比如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伯明翰博物館和美術館(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等等。但是小編只服泰特。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四個美術館的總稱,還因為館內的藏品真的是令小編我目瞪口呆,稱它為「藝術的殿堂」真的一點也不虧,有機會一定會再去參觀一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