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Prime Minister】閒侃英國前首相之「鐵娘...

【Prime Minister】閒侃英國前首相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最近英國大選,出了英國史上的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被譽為英國的「新鐵娘子」,在民間則被稱為「梅姨」。看着最近的梅姨風生水起,不禁有點懷念「前任鐵娘子」撒切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要說,撒切爾夫人在天朝百姓心中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與小平爺爺的博弈,雖然最終爭回了香港島的主權,但是也讓天朝百姓真正認識到了這位鐵娘子的鐵血手腕。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在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真正的權利是掌握在首相手裡的,而每一任英國首相與英王之間的關係,也並非是和諧的。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也是「超長待機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這位女王在位期間,經歷了十幾任英國首相,她喜歡的首相很多,比如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 )……可若問女王最不喜歡的首相是哪一位,撒切爾夫人肯定當選榜首。女王和撒切爾夫人關係不好在當時也不是什麼秘密,兩個同樣身居高位又獨當一面的女人,又處於各自不同的利益立場之上,想要互相有好感,太難。

家庭背景

撒切爾夫人出生在英格蘭肯特郡的一個小雜貨鋪家庭,父親是雜貨鋪的老闆,爺爺是個鞋匠,太爺爺是個裁縫,用我們天朝的話來說,就是「根正苗紅的中下貧農家庭」,用英國保守黨大佬的話來說,就是個「地道的小市民家庭」。就是這樣一位在當時看來毫無優勢的雜貨鋪小姐,後來卻成為了英國保守黨第一位女性黨魁,大英帝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20世紀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連任三屆)。儘管並不太招女王待見,在英國平民心中也是毀譽參半,但她的鐵血手腕,也確實無愧於「鐵娘子」這個稱號。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在真正獲得「鐵娘子」稱號之前,撒切爾夫人還習慣性地被稱為瑪格麗特。而瑪格麗特對於政治的興趣,還要感謝她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雜貨鋪老闆,在鄰裡間卻是一個頗有威信的保守派意見領袖。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她從小就對保守派政治有很清晰的認識,為後來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礎。

首相之路

1943年,18歲的瑪格麗特考上了夢寐以求的牛津大學。為什麼說是夢寐以求呢?因為瑪格麗特對自己的人生早有清晰明確的規劃,她想要踏足政壇改變社會,而牛津大學一向被稱為是「政治家的搖籃」。在八百多年的歷史上,牛津大學培養出了5位國王、26位英國首相,進入牛津意味着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在牛津,瑪格麗特獲得了化學的理學學士學位,還獲得一個文科碩士學位,最重要的是,她在學校期間成功加入保守黨,並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如此,算是離政壇又近了一步。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1848年,瑪格麗特代表牛津畢業保守黨協會在黨內年會上發言,轟動全場,這一次也是瑪格麗特政治事業上的轉機,她的名字開始為人們所知。也是得益於這次發言的影響力,瑪格麗特成功進入保守黨,成為一名正式的議員代表,從而幫助她走上競選舞台。然而競選卻並不順利,她的身世,她的性別都成了對手攻擊的弱點,競選連年受挫。但是一個男人的出現,給瑪格麗特的事業帶來轉機,可以說若是沒有這個男人,大概就沒有我們所熟知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了。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這個男人就是瑪格麗特的丈夫,保守派商人丹尼斯·撒切爾·戴卓爾(Denis Thatcher),兩人相識於一場晚宴,並迅速墜入愛河。婚後,瑪格麗特的稱呼也轉變為了「撒切爾夫人」,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開始攻讀法律,為自己重返競選做準備。有了「保守黨商人之妻」的身份,撒切爾夫人的競選之路終於有了進展。

1959年,撒切爾夫人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969年,撒切爾夫人被任命為教育大臣;1975年,已經50歲的撒切爾夫人成功擊敗黨內大佬,成為保守黨的新任領袖;1979年,保守黨在撒切爾夫人的帶領下,問鼎執政黨寶座,而撒切爾夫人以黨魁的身份,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鐵娘子」正式上線

撒切爾成為保守黨領袖的第二年,她的一次猛烈抨擊蘇聯的發言,又一次轟動全球,引起蘇聯的強烈不滿。蘇聯方面斥責撒切爾夫人是「鐵娘子」,影射她與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一樣好戰。沒想到這個稱號倒是正和撒切爾夫人的口味,在1979年的大選中,她直接打出了「英國需要鐵娘子」的競選口號。從此以後,「鐵娘子」稱呼正式成為撒切爾夫人的專用代名詞。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撒切爾夫人上台之後,大刀闊斧地實行經濟改革,幫助英國政府擺脫了高福利的負擔,縮減政府部門開支,降低個人所得稅,對國有經濟進行私有改革;但另一方面,面對民眾對降低福利待遇的抗議和失業工人的罷工遊行,也同樣毫不手軟地進行鎮壓。凡此種種,對內對外通通都是鐵血手腕,雖然讓英國成功擺脫危機,但是同樣也讓她遭到黨內外的質疑。直至2013年撒切爾夫人去世,有不滿她的民眾慶祝其死訊,可見她的鐵血手段影響之深,被記恨了多少年。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改革之後的新經濟政策,讓英國進入高速發展的工業階段,本以為應該消停了,卻不想英國海外領土馬島又生變故,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阿根廷要來爭馬島的歸屬權,恰巧島上又發現石油資源,英國怎能讓步?最終撒切爾夫人獲得下議院全票通過出兵的議案,英國出兵阿根廷,且最終取得戰爭勝利,而撒切爾夫人憑藉馬島之威成功連任。

俗話說盛極而衰,到了1980年代末,撒切爾夫人的傲慢和好鬥讓她開始遭到同僚的排擠,民眾也對她表示不滿。最終,撒切爾夫人主動放棄了保守黨領導人的競爭,帶着微笑和驕傲離開了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一代女首相退出政壇。她的一生只能在回憶錄《通向權利之路》(The Path To Power)和《唐寧街歲月》(The Downing Street Years)去捕捉了。

分享

最新评论